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女性观察网 >资讯 >正文

寻找心理咨询“新生路”-e医疗对话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11-22 09:43:52  阅读:311846

  #e医疗杂志访谈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女士实录#

  作为一名受训多年的心理医生,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七年前离开医院时并不遗憾,她清楚自己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想要什么,“不是医院冰冷的工作环境,也不是以开药为主的治疗方式。”她创建了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懵懵懂懂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摸索着心理医生独立运营工作室的一切细节。创业七年后,陈珂含在北京拥有两家运营不错的工作室,有了忠实的拥趸,但是,她又准备创业了。

  仓廪足,也打不消远虑。

  享受着互联网为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却一度很抵触互联网。作为心理医生,她注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温度与距离,“离得近才能看清一个人,面对面交流才有机会走进对方的心。”她将自己的工作室里布置上鲜活的绿植、造型憨态可掬的木雕,实木书架上有各种心理、哲学书籍,踩着厚实的地毯走进这样一间咨询室,再多的焦躁不安也会得到一些缓解。温暖的落地灯旁摆放着一对大而舒适的沙发,陈珂含一次次在这里迎接自己的来访者,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他们打开心结。落地线下,面对面交流,这是她所认可的心理医生应该有的环境和风范。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心理咨询自然不需要在布置环境上下如此多的功夫,平台上入驻大量心理医生,主打便捷、高效,甚至“虚拟”(以迎合不少心理咨询者对隐私的需求)。此外,不少直接在线上进行心理咨询的患者与心理医生并未经历过线下“首诊”这一环节,很难评价这种模式是否合规、正确,但看上去温和的陈珂含其实是颇为严肃的“学院派”,“不经历线下建立起来的联系是虚假脆弱的,因为隔着屏幕很容易忽略需要被关注到的细节,这会带来很多隐患。”陈珂含严肃地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对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心理咨询很抵触,连带着抵触互联网。

  “心理咨询的奥义在于节制和关系设置,所以咨询师与来访者要约定时间,此外不允许见面或私交,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重视,这些联结是真正推动咨询起作用的关系。”面对面的情感传递会成为构建“联结”的题中之义。“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才能观察到来访者的肢体语言、情绪强烈程度,心理医生才有机会帮助对方找到需要‘疏通’的地方。”她笃定地认为。

  “咨询有很多方式是语言之外的,比如绘画治疗、催眠治疗,是需要现场感很强的情感连接来完成的。所以网上心理咨询虽然可以缓解,但不可行。”陈珂含解释道,线上心理咨询虽然起到了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在网络随时、随地便捷地提供心理医生的同时,也使得心理求助者对任何情绪都不再有耐受性。陈珂含举了个例子,“就好像感到疼就不断地吃止疼片,却不看医生、不细查疾病究竟在哪里,治标不治本,最终会病入膏肓。”

  不认可目前的线上心理咨询模式,那么线下机构就能达到她所期待的吗?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兴起了对“失业潮”的探讨,但几乎所有人都坚信: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都不会消亡。然而目前来看,心理医生虽高居“最不会被取代的职业”榜首,国内心理医生的生存现状却未必那么乐观。据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调查,北京市有上百家心理咨询工作室,但更多的是接不到足够个案的心理医生。“很多人为了生计在多个工作室兼职,但线下工作室的生存也非常艰难。”

  线下工作室生存之艰,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心理医生不擅长经营,“不是企业家。”陈珂含直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很多心理医生“进阶无门”,专业不达标。“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发展非常缓慢,独立经营的心理咨询室大多没有能力和心力培养心理医生不断进步,甚至有些机构对心理医生有销售指标要求。”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在心理咨询产业发展尚不充分的市场中,单体工作室提供的服务很难被发现。“即便市场有需求,很多人也不清楚该去哪里找有资质的、好的心理咨询室。”陈珂含认为,这也是目前线上心理咨询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原因——对现代人群而言,没有什么是互联网上找不到的,包括心理医生!

  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体察着并为线下同行机构的生存压力而焦虑,也观察着并“嫉妒”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的线上心理咨询的生机勃勃。自己的工作室虽然活得不错,但她坐不住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站在线下机构的顶端,她却开始担心会莫名其妙被时代打败,更担心被自己所不认可的线上心理咨询模式取代。

  “互联网既然是不可逆的潮流,那就意味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毕竟身处被互联网改造着方方面面的时代,心之爱创始人陈珂含很快明白了一件事:互联网仅仅是工具,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与工具使用者有很大关系。况且线上心理咨询发展得热火朝天,说明互联网这个工具非常适用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其实我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啊!”想通了这一点,这位创业七年终于可以期待“安稳”的心理医生决心二次创业,将她所认可的线下心理咨询模式“搬上”互联网平台。

  心之爱成立七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且始终以专职心理医生见长。陈珂含认为,心之爱的线下经营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可以复制的,也可以帮助大批心理医生建立起线下心理咨询室。

  “我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尝试复制出更多借鉴心之爱工作室的线下心理咨询工作室,并邀请这些工作室入驻互联网线上平台。我们的线上平台可以为大量潜在心理咨询需求者提供知识科普、机构推荐与对接,也可以为线下实体咨询室提供客源、人才培养与交流,但心理医生与心理咨询需求者的治疗模式总归要回到线下、依托实体机构进行。”陈珂含的设想初步形成。这是一个结合了她所认可的线下心理咨询模式与互联网工具的设想,也很巧妙地契合了目前互联网产业的一种发展方向:赋能B端。

  2018年9月4日,普华永道发布《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消费者端(C端)的创新空间不断缩小,商业模式呈现出由C端向企业端(B端)创新转变的趋势。利用科技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商业模式。就心理咨询产业而言,目前在国内依旧是前景广阔但现状微妙,如果可以将线下机构一盘棋打通,盘活产业资源与专家群体,既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声、发展,也有机会打通供需两端。

  深耕线下工作室多年,现在却要迈出舒适区,寻找新的“生路”,已过不惑之年的陈珂含却很快乐。她告诉记者,如果只是做“专家型”人才,她只需好好写书、以强大的个人形象维护工作室的运营就足够了!“但是,”她双臂一展比划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这几年创业‘逼’我从狭窄垂直的专家视角走了出来,我看到越来越广阔的可能性,所以当这个行业正好需要有人去做一些事的时候,我正好在,我可以做。”这是这位心理医生二次创业的姿态。

  既然潮流不可逆,那就去主动把握方向吧!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